张之洞创广雅书院:备受国外势力关注

本文已影响1.06W人 

导读:广雅书院建成后,受到了在广州的粤海关外国情报人员的关注。据广东省档案馆藏粤海关档案资料记载,1891年12月31日,法国籍税务司雷乐士在呈报给总税务司的内部总结材料《粤海关十年报告(1882-1891)》中指出,张之洞总督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,是“广东教育史上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”。

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村的广东广雅中学,其前身是清末广东、广西地区的最高学府——广雅书院,由清末洋务运动首领、两广总督张之洞于1888年创立。

张之洞创广雅书院:备受国外势力关注

网络配图

清朝任命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南下督粤,任两广总督。张之洞到广州赴任时,正值中法战争期间。看到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后的清朝陷于危境之中,一贯重视教育的他,在着手兴办广东水陆师学堂以抵御外侮的同时,决定在广州创办一所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学院,“以砺士品,而储人才”,培养适应岭南洋务运动需要的管理人才。

张之洞先后勘察了7处书院选址,最后看到“省城西北五里源头乡”(现广州西村广雅中学校址)“山川秀杰,风土清旷”,环境优美幽静而交通便利,遂拍板选为书院地址,占地124亩。校址选定后,他会同广东巡抚吴大澂、广西巡抚李秉衡等联名奏呈光绪皇帝。随后,他又设计院舍和草拟书院规程,并着手筹集置地建房资金。各慈善、文化机构如广州惠济堂、爱育堂,顺德青云文社以及富商社团诚信堂、敬忠堂等都捐助办院基金。1887年4月,书院正式开工建设,历时一年多,共花费13.88万两银子。

广雅书院落成并举行开学礼,吸收了广东、广西各州府严格挑选的100名“才志出众”的优秀学员入学,学制3年。广东学生住东斋,广西学生住西斋。课程分为经学、史学、理学、文学4门,以培养学生“能通大义”、“贯通古今”、“践履笃实”、“翔实尔雅”为主旨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。张之洞亲自参加开学礼,并题写书院匾额。“广雅”两字,按照首任“山长”(院长)梁鼎芬的解释为“广者大也,雅者正也”,强调要培养“知识广博,品行雅正”的人才。书院经费除政府拨出一部分以及已充公土地的租金外,还接受官僚、官商的捐献,包括张之洞和候补道台孔广镛的捐款利息,用于师生膏火费、工役伙食费和杂费等。翌年,《广雅书院学规》27条颁布,饬令学生们严格遵照执行。

张之洞创广雅书院:备受国外势力关注 第2张

网络配图

广雅书院建成后,受到了在广州的粤海关外国情报人员的关注。据广东省档案馆藏粤海关档案资料记载,1891年12月31日,法国籍税务司雷乐士在呈报给总税务司的内部总结材料《粤海关十年报告(1882-1891)》中指出,张之洞总督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,是“广东教育史上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”。在他看来,广雅书院具有其独特之处:一是严格的考试。

入院学生不仅要有秀才资格,而且必须通过“由总督主持的一次特别考试”。经过3年学习后,那些没有通过晋级考试的学生将离开学校,“把位子让给在入学考试中成功的新生”。另外,学院除正常授课外,“每个月举行两次考试”,并奖励作文优秀的学生,奖金从1两至3两白银不等,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二是严格的教学管理。每位学生每月可领5两白银生活津贴,管理实行内宿制,学生必须住在校舍,不准在校外过夜,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离校。

总督延聘一位“功名地位很高”的人担任“山长”,常年住在书院,负责学生们的“研习活动”。现任“山长”是一位名为朱一新的翰林。此外,总督还指派两名学监负责照料书院的一般事务。三是高雅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。书院占地面积很大,大楼建筑“非常优雅”,“巍然兀立”,藏书楼、讲学厅和会客厅“气派辉煌”,学生宿舍也很讲究。院内的布局具有“中国传统风格”,装饰有池塘、小桥和假山等等,四周用高墙和壕沟围起来。

张之洞无论在广雅书院的办学理念、课程设计、教学管理上,还是在师资的聘任、图书设备的配置上,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使它有别于传统科举制度下的旧学堂,成为青年学子们读书求学的新式大书院。而他创设的广雅书局,更使一大批重要图书和文献资料得以整理和保存下来。

张之洞创广雅书院:备受国外势力关注 第3张

网络配图

张之洞离粤调任湖广总督后,仍十分重视教育,并按广雅书院模式在湖北相继创办了两湖书院和自强学堂。对于张之洞督粤兴学之举,雷乐士税务司予以高度评价,称总督的“杰出之处恰恰是他对发展学术所表现的浓厚兴趣,而不是他为国家办的其它事业”。

戊戌变法后,广雅书院增设西学课程。1902年按照清朝中央政府的命令,广雅书院改名为两广大学堂。时人将它与湖北的两湖书院、自强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全国的“四大学府”。张之洞创设广雅书院,反映了广州的教育逐步从国内封建体制转向西方现代教育的过程,使广东独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改革的风骚,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,对广东近代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。

正如1901年12月31日粤海关英国籍税务司马根在《粤海关十年报告(1892-1901)》所言:广东很多人“想学习英语”,“越来越趋向于放弃旧学,转向西学,特别是所有科学技术的科目,可以有信心地期待下个十年中这个方面将会有显着的进步”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