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

本文已影响1.2W人 

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尽孝的故事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
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,如果说哪种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构成影响最大的话,那么儒家文化绝对是唯一的答案。

这一脱胎于西周宗法制的思想用血缘和家庭将中国人维系到了一起,这也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底色。

在这种思想氛围下,孝道就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很关键的一部分,两晋时期孝道甚至成为了国家政治理念中的重要部分,而我国也确实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孝顺的故事。

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

古装新娘形象

不过在封建社会中,出嫁的女性虽然也要遵守孝道,但是她们却只能对公婆尽孝,自己的亲生父母则仿佛变成了“外人”,那么她们究竟要不要为亲生父母尽孝呢?具体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?

一、古代的养老形式

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古话——养儿防老,虽然如今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再流行了,但是其出现就必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。

在封建时代的中国,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形式,耕地是老百姓的生存保障。而在不同的朝代土地的分配方式也不太一样,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按照人口的多少来分配土地。

在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度下,家中的每位成年人都可以分得一块土地,不过男性分得的土地要比女性更多。

到了宋朝的时候,随着理学的流行,中国女性的地位出现了严重的下滑,这不但体现在她们的家庭生活中,也映射到了社会地位中,那时家中的女性成员就已经无法为家庭带来耕地了。

而在没有养老保险的古代,能否一直保有耕地就成为了老年时的保障,因此为了保证土地,几乎每家都要有一名成年男性继承人,这不但是为了延续宗法祭祀,更是为了保证生计。

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 第2张

嬉戏的孩童

这时可能有人会问,那如果一对夫妻一辈子都没有生出儿子的话,他们要怎么办呢?

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十分常见,就算在皇室中也经常出现绝嗣的情况,而古人采用了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

第一种方法就是“过继”。

即从同宗族的子辈中选择一名非独生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,让他成为自己的儿子,这位过继来的孩子需要承担抚养两位老人以及延续祭祀的义务,当然他也可以继承这个家庭的遗产。

在极少数情况下,一个家族也可能会面临着“同辈过继”的情况。

比如晚清同治皇帝去世之后,慈禧便将光绪过继为咸丰的子嗣,虽然其皇权继承自咸丰,但是同治帝也确实曾经做过皇帝。为了保证这两人的地位,下一代的皇帝就必须“兼祧”,也就是同时拜祭两位祖先,这就是第二种解决传承的形式了。

这些过继来的男丁,就是古代老人们的养老保障,但在封建社会嫁出去的女儿是不必承担这一义务的,那么她们的义务又是什么呢?

二、古代女性的悲惨地位

古代那些出嫁的女儿是不需要考虑父母的养老问题的,她们要做的是对自己的公婆尽孝,而这是理学经典中所明确要求的。

在理学三纲五常的框架下,女性几乎完全成为了男性的附庸,男性的社会关系也被强加到这些女性的身上。

那时她们在出嫁之后,就需要将公婆视为自己的父母,无条件地对他们尽孝。

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 第3张

理学大家朱熹

这一点从著名的“三从”中就可以看出来,即:

妇人有三从之义,无专用之道。故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——摘自《仪礼·丧服·子夏传》

由此可见古代出嫁后的女子,之前拥有的社会关系几乎被完全剥夺,这就让她们从道义上无法为自己的父母尽孝,这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束缚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在封建时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,许多女孩儿在出生之后,甚至会被偷偷地扔掉。

为此,宋朝政府就曾经出台过十分严厉的政策制止百姓抛弃新生的女孩儿,由此可见这种现象在当时有多普遍。

古代的弃婴

虽然在政府的管制下,这些人不能在抛弃女婴了,但是这些女孩的童年生活依然是十分凄惨的。相比于自己的兄弟,女孩儿显然是不受重视的那一个,而且她们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。

对于其父母而言,唯一想的就是赶紧为自己的女儿找个好人家。

虽然父母兄弟对于女孩子也很爱护,但是一些潜在的事情是很难被注意到的,比如那时人们会把生男孩叫作“添丁”,生女孩就是“添口”,意思是男孩就能增加劳动力,分得土地,而女孩只不过多了一张吃饭的嘴,这无疑也会对古代女孩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
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,女孩儿的父母也会向其灌输当时的家庭伦理观念,女孩儿在出嫁之前基本就做好了与娘家完全分割的心理准备。

因此在她们嫁到婆家之后,能够很快地完成身份的转变。

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 第4张

古代媳妇与婆婆

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,其实这些女孩子对于自己的家庭还是十分挂念的,不过宗法制和理学的要求让她们无法为自己的父母尽孝。

不过话分两头,在自己的父母家里一般也有一位媳妇在代替自己的位置,这其实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
只不过这种平衡是靠打压女性的感情和天性达成的,在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的口号下,这些出嫁女子被迫收回对于父母兄弟的爱,这显然是悲惨而没有人性的,在如今社会,是完全不值得提倡的。

三、古代出嫁女儿的尽孝方式

不过在古代的时候,虽然理学要求她们与原来的家庭划清界限,但不是每个人都立志做理学和儒家思想的卫道士,在其施行的过程中,这些出嫁的女儿其实还是能够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父母尽孝的。

第一种方式自然是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些礼品和财物。

古代女性在出嫁之后在特定的日子是可以回娘家看望父母的,她们在回家的时候往往会带上一些贵重的礼物,普通人家也会拿上一点粮食或日用品,虽然这些东西并不是很多,但至少也能表现她们的孝心。

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 第5张

元春省亲

在自己的父母遇到难处的时候,她们一般也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婆家伸出援手。

这显然也是她们尽孝的一种方式,古时还有很多家庭因为女儿嫁了好人家而咸鱼翻身,这都说明理学对于女性的压迫并不能完全割裂其社会关系,感情和血缘的纽带在当时依然存在不小的影响力。

除此之外,倒插门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,虽然前面我们提到古人有过继、兼祧等传承香火的方式,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,有些家庭可能无法使用这些方法。

此时倒插门就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。

尤其在乱世中,那时社会上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流民,这些人在去到外地的时候,不少人就会选择成为倒插门女婿。

在那里他们本就脱离了宗族的管理体系,因此也无需背负太大的舆论压力,倒插门既可以有个落脚之地,还能解决人生大事,何乐而不为呢?

按照规矩这对夫妇生的孩子需要跟母亲的姓,并且承担起外祖父一族的祭祀责任,而她的父母则依然是整个家族的外人。

在这种模式下,女儿和女婿虽然尽到了孝心,也承担起了养老的责任,但是他们的身份却还是和家族格格不入,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。

其实从一些流传的民俗中,我们也能够看出封建社会里,出嫁的女儿还是可以为父母尽孝的。

比如全国多地都有的“六十六一刀肉”习俗,便是在父母六十六岁的时候,女儿需要为他们买上一块猪肉做成红烧肉,这块肉必须是一刀切下来的,父母还要坐在门槛上吃。

之所以规矩如此复杂,是因为在封建时代,人们迷信地认为阎王爷会在人六十六岁的时候设置一道坎,只有吃了女儿送的肉,老人才能平安度过此关。

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女儿向父母尽孝也并不是完全排斥的。

古代女子出嫁之后 古人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吗 第6张

有着美好寓意的红烧肉

在如今的社会中,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平等,这让夫妻拥有了相仿的家庭地位。

在赡养老人这件事上他们就能够对双方父母做到一视同仁,这显然是一种更加合理的家庭状态。

不过在古代的时候,由于生产方式的制约,导致女性的社会生产力远低于男性,这让她们的家庭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打压。再加上理学价值观的压迫,让女性的情感受到了压制,这虽然能够达到一种平衡,但那无疑是病态的。

不过在这种状态下,当时的女性还是会想尽各种办法对自己的父母表示孝心,这也说明了人的正常情感是不会被残忍的封建礼教完全压制的。

在如今我国的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,这显然和新的社会形态已经脱节,希望他们能够慢慢扭转这种思维吧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