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

本文已影响2.38W人 

包拯(999年-1062年7月3日),字希仁,北宋时期名臣。因曾任天章阁待制、龙图阁直学士,故世称“包待制”、“包龙图”。包拯廉洁公正、立朝刚毅、不附权贵、铁面无私、英明决断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,故有“包青天”及“包公”之名,京师有“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”之语。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。

一张黑脸,一弯月牙,影视剧中“包黑子”的经典形象究竟是真是假?少年成名,屡破奇案,现实中的“包青天”是否真的断案如神?嫉恶如仇,铁面无私,这位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法官究竟因何成名?为您揭秘“真实的包公有多神”?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

包公在影视剧中很常见,金超群、周杰、陆毅、邓超,都演过包公。我不说您也知道,影视剧中的形象,多多少少得有点艺术加工,那么,真实的包公跟影视剧中塑造的有多大区别呢?区别可太大了!还是那句话,关于历史人物的形象,有的是正史形象,有的是野史形象,到了现在,很多还是剧场史的形象。事实上,包公是经过民间传说不断丰满起来的一个人物,他本来的历史面目和您头脑中想象的已经相差甚远!

咱们先说包公这外形,他长什么样呢?包黑子呗,自然是皮肤黝黑。我们看,过去戏曲界有种说法叫“四大黑”,都哪四黑呢?“包文正、呼延庆、打铁的脖子,最后一个有点粗俗,我们就不说了。这是戏剧里头有名的长得黑的。咱都知道呼家将里的呼延庆黑,说他面如锅底,包公呢,更是比锅底还黑。卖布头的说气死黑李逵不让猛张飞

那么,包公在历史上是不是真这么黑呢?不是,真实的包拯是个白白净净的白面书生,一点儿都不黑。说为什么要给他“抹黑”呢?不是抹黑,真正脸黑的是包公的前任。咱们都知道“开封有个包青天”,开封是北宋的都城,包公当是是开封府尹,开封府尹就是京官,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。

在包公之前的那位开封府尹姓赵,名叫赵抃(音同变),和包公一样铁面无私,这个人长得黑,时间长了,大伙儿就管他叫“铁面御史”,就是不讲情面,脸还黑。他身上发生了很多事,揉来揉去就都搁到包公身上了,所以传成包公是个黑脸了,其实人家挺白净。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 第2张

另外,影视剧中,包公还有个最明显的特点——脑门儿上有一个小月牙。这个月牙怎么来的呢?民间传说,包公小时候在街上玩儿,过来个马车把他带倒了,马蹄子从他脑袋上踏过去,差点儿没把他踩死,马蹄形的“半月牙”就印了下来。这是一种说法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包公本是天上文曲星下凡,民间贪官污吏太多,老天爷把包公派下来,专门进行“反腐倡廉”的。所以这月牙有个说法,叫“日断阳,夜断阴”,就白天我断的是阳间的事儿,到晚上阴间的事儿我都知道。

说起来,影视剧中包公身边发生的好多事,是历史上不曾有的。像《铡美案》,不少人看过吧。

陈世美是皇亲国戚,得动用那龙头铡行刑。开封府里的三口大铡刀,龙头铡针对的是皇亲国戚,虎头铡针对的是文武百官,狗头铡针对的是黎民百姓。这三种人里头,若有一人作奸犯科,相对应的,这铡就得拿出来。

其实,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铡,在宋代,甭说没这个铡刀,就连这个“铡”字在北宋的文献里也很少出现。

那什么时候才广泛应用了呢?你看,到了元代,蒙古兵得给马喂草料,所以必须带铡刀切草料,实际从元代以后,这“铡”字才大面积流行开来。而且从来没有任何一级政府,拿这个铡刀当刑具的。用铡刀当刑具,在当时叫私刑,是违法的!所以说,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包龙图这三口铡刀。

包公断案很厉害,最大的案子跟皇上有关。说北宋宋仁宗的母亲李太后,流落到民间十八载,后来,还是包公把李太后给找着了。

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狸猫换太子”。据说,后宫李太后生下的是个男孩,就是后来的宋仁宗,结果被别的妃子忌妒,用扒了皮的狸猫充当婴儿,把宋仁宗换走了。于是,她们造谣说李太后生下一个妖孽,害得她被赶出宫廷,流落民间18年。后来,包公到民间,发现了李太后,把她救回来,和宋仁宗母子相认。当然,这只是传说,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“狸猫换太子”这回事儿。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 第3张

但是包公确实审过和太子有关的事,什么事儿呢?宋仁宗年间,有一个王姓宫女,皇上也没宠幸过,年龄大了,就出了宫。到了民间,她嫁给了一个姓冷的郎中。结婚三四年之后,生下来一儿一女。这女儿还算安分守己,这儿子却是个不安分的人。她儿子名叫冷青,小伙儿长得挺帅气,听说自个妈当初在宫里当过宫女,诶,就开始到处吹牛,说我妈在宫里跟皇上有事儿,我其实是皇上的骨血。结果时间一长,整个开封府都知道了。

这个时候,宋仁宗一看不行,得问问怎么回事儿。当时的开封府尹姓钱,叫钱明逸,开堂审案,把冷青叫了上来。上来之后,人家理直气壮,让跪不跪,自称是当今的皇子,我凭什么给你个臣子下跪?把审案的开封府尹钱明逸弄得挺下不来台,他一琢磨,这事呀,是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!为啥?要是假的无所谓,可要是真的,我这么审皇子,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?钱明逸很滑头,他想了一个好办法,就说这小子疯病犯了,先给他押起来,往后拖些日子,听听上头的意思。可这一拖,外头舆论就传开了,说要是假冒皇子,肯定直接一刀砍死呀!为什么没杀他,先搁在监狱呢?看来其中是真有事儿啊!结果整个开封府传遍了,说宋仁宗有个私生子流落民间。

时间一长,宋仁宗受不了了,就派两个官员去调查,包拯就是其中一个,他当时是副手。包拯说这事儿好办,把他爹妈叫来,一问便知!问了发现,这个冷青是王姓宫女出宫4年以后才生的,所以根据常识判断,这个人明显是胡说八道,冒犯皇威,咔嚓,就把冷青砍头了。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 第4张

接着说,包公还断过什么案呢?历史记载,有一桩“牛舌案”,他断的很有智慧。包公那阵子刚当官,还是个小县官。头一天上任,来了个农民,说大人呀,我家出事了,昨天晚上啊,我养的那头耕牛的牛舌头让人给割去了,您得给我做主呀!包公思索片刻,说这样,你回去,趁天亮把这头牛宰了,卖肉去。一听这个,农民吓一跳,哎呀,大人呀,您可不能害我!什么意思呢?

原来,北宋年间,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,搁现在就是“拖拉机+联合收割机”,同时也是军事物资。所以这个牛作为财产来讲是私有,但是不能随意宰杀,随意宰杀耕牛是要犯死罪的。虽然说 咱们在水浒传里看到,什么李逵、武松啊一进到饭店酒家里就嚷嚷: 小二,切二斤牛肉!他哪儿给你找去!那是犯法的!包公跟农夫说,你就照我说的做,没有问题!农夫听了他的话,回去把牛杀了,然后出去卖肉。结果第二天就有人来举报了,是这个农夫的邻居,说我发现有人私宰耕牛,按大宋律例这是死罪。

包拯说,噢,确实是死罪,给我拿下!报案这人都傻了,怎么抓我呢?回复说,割牛舌头的事儿就是你干的。你为什么把牛舌割下来?你知道牛没了舌头活不了,一般农民不愿意承担损失,会偷着宰了卖肉,挽回点儿损失。你和这个农夫作为邻居,肯定是有了什么仇怨,你想借官府之刀,来解心头之恨!你未免想得也太美了吧?一席话把报案的人吓一跳,扑通跪地,当即承认是自己干的。史书上的记载,用了三个字,“盗惊服”。就说,包公断案入情入理,也讲证据,而且推理能力很强。

话说,包公当县令的时候,岁数已经很大了,38岁。包公是28岁考上的进士,那为什么38才当官呢?当时父亲、母亲岁数都大了,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孩子,他走了没人伺候了。所以,他一直过了10年,等到把二老都送走了,才开始当官。包公当开封府尹就更晚了,是59岁的时候。

那么,38岁当县令,59岁当开封府尹,中间他干吗了?做御史言官,主要的目标是“反腐”!包公在这个位置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。所以,后世为什么说包公是清官,收拾贪官污吏,主要是他在做言官的时候铁面无私,什么人都敢弹劾。

比如他曾经连续七道奏折,把当朝的一个大官,叫王逵的给弹劾下台了,这很有名。而且,他最光彩夺目的是弹劾皇上的老丈人。这位老丈人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养父,实际上这个是她的大爷,或者说是她伯父!名叫张尧佐,他本来是个小官,不但没能耐,把自己的任下治理得乱七八糟,还贪赃枉法。但人家朝里有人,张贵妃成天给吹枕边风,宋仁宗就把他一点点提拔上来了。最后,准备提拔他当三司使。说三司使是干嘛的?三司使那是分管财政的高官。这时候,包公他们受不了了,就和其他文武百官商量着联合弹劾张尧佐。结果宋仁宗来气了,不仅没听,还把自己这个国丈连升了四级。最后,包公上朝的时候急了!他把当朝文武百官,谁的政绩好、谁该升官都数落了一遍,说怎么着也轮不到您老丈人张尧佐!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 第5张

包公越说越激动。没想到,宋仁宗转过身来,竟然和颜悦色地说:包爱卿言之有理!这事儿呢,朕知道错了,不这么干了!话说,宋仁宗怎么这么从善如流呢?各位有所不知,皇上这么隐忍,一定有他的原因。因为宋仁宗年间,北宋整个经济政治在没落。大辽国屡次入侵,北宋多次签订丧权辱国、割地赔款的条约,政治局面很危险,在这个时候,必须树立一个忠君爱国的榜样。宋仁宗这时候就要立包拯为榜样,让大家向他学习,所以说宋仁宗有他的目的。

说到这儿,可能有朋友会说,有了包公这样的典范,怎么后来宋代还亡了,再没出过包公这样的清官呢?民间有个传说很有趣,说包公年事已高,一算自己寿数不久,要驾鹤西归了。这时候包公不甘心,说尘世间贪官污吏太多,我死了也得赶紧托生,回来还当黑面御史,收拾这些贪官。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就梦着观音菩萨给他托梦,观音菩萨说,正常托生得转几世,你想快点儿托生有个办法,主要看你棺材里头的枕头,枕头烂得越快,你托生得越快。

包公醒了之后一琢磨,这年头儿棺材里一般都枕木头枕头,木头何年何月才能烂呀?我死之后,得让我媳妇给我安个草枕头,草枕头烂得快,我托生就快,几年工夫我就托生了。可是,他又一想,这不行,不能跟自己媳妇直说!为什么呢?因为包公媳妇有个毛病,她经常跟包公对着干。包公往东她往西,包公打狗她骂鸡。所以,凭借着多年的斗争经验,包公计上心来,我往反了说不就得了!于是,他把媳妇叫身边说,我也没几天好活的了,也该给你交代交代后事了。没别的要求,只有一点,我睡觉就愿意枕硬枕头,那木头枕头我嫌软,你给我整个死硬死硬的,石头啊什么的。

包公以为这么一说,他媳妇反着整,搁个草枕头就得了,很快他就能托生了。没想到,他媳妇心中不忍,边流泪边念叨,跟他过了一辈子,没听过他什么,临到死了,我就听他一回吧。好么,包公死了,她就给整了一块花岗岩枕头,那花岗岩得多少年才能风化?所以,包公多少年都没有托生。

影视剧中,我们认为包公上斩贪官,下斩刁民,当机立断,大义灭亲,这些都是假的,并不符合历史事实。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 第6张

包青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过,他手持尚方宝剑,端坐开封府,贪官污吏落他手里,多半是砍刀伺候,就给咔嚓了,听起来特别带动,但是,有一个真相必须知道,那就是包拯虽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,但我们所熟悉的包青天的故事都是假的。

首先,戏里面演的都是;包青天手拿尚方宝剑,伺候罪犯就上虎头凯、狗头锏,甚至龙头钡。但事实上,这些司法道具,包公那会儿根本就没有。我们知道,包拯是在北宋时照,而尚方室剑“先斩后奏”的制度,是明朝万历年间才有的,要晚好几百年。还有虎头铡,我国历朝历代都没有用铡刀来行刑的,这很可能是元朝时候的民间文人,从蒙古人割草的制刀获得灵感,给搬到包公戏文里了。还有像犯人押上来,然后嫌犯跪下,这个仪式也是元朝才有,宋朝那会儿犯人是站着受审,不用下跪。

再有,我们所看到的包公,不管是大案小案,刑事案民事案,都由老包一个人在忙,好像偌大一个开封府,只有他一个法官,其实,宋代的司法机构设置是很健全的,一般的,一般由州郡那里,设有三个法院,分乱叫;当置司、州院与司理院。首都开封府这样的大地方,州院、司理院还会分设左右院,相当于有五个法院。所以一个案件,不可能像戏里演的那样,一个包拯就全权负责了。

包拯因何而成名?真实的包公到底有多神? 第7张

还有,宋代的司法程序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,一桩案子,包公当庭审完室判,大喝一声“崩头割伺候”,就把罪犯斩了。其实,宋代的司法很重视分权制衡,案件要经历很多部门、很多个环节,尤其是刑法案件,首先是缉拿犯罪嫌疑人,搜集犯罪证据。然后,交给庭审部门,把犯罪事实审讯清楚。接着由另外一位法自向被告人复核案情。如果被告喊冤,前面的庭审程序就要往庭推倒重来。如果被告人没哺冤,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,被查卷宗有没有疑点,没有的话,查出犯罪嫌疑人触犯了哪条法律,起草判决书。

但是,即使判决书出来了他不能直接定罪,还要把判决书送到法院的首席的首席法官那做正式定判,判定没问题,被告也表示伏法,案子才可以告一段落。但也要中央派驻在当地的法院审核通过了,才可以执行,这一整套程序说下来,大家就明白了,包公办案不可能是当场抓人、当庭审问,就地正法的。

另外,还有一点很有意思。我们总说包公正直,就会说到他大义灭亲,斩了侄子包勉,史学家说这也不可能。因为第一,包拯家风清廉,并没有腐败侄儿。第二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宋代有严格的回避制度。法院受理诉讼案,开庭前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核定哪些法官需要回避。也就是说,包拯作为叔叔,是不可能审自己侄子的案子的。

所以你看,我们所熟悉的包公,也就是戏里还有电视剧里演的,虽然确实很鼓舞人,但这只是人们为了传播司法公正而文学化的一种形象,想要了解真正的包拯和他所处的时代,还要从史实出发才行。

好,真实的包公咱就给大家讲到这儿,应该说,在古代,包青天不仅是统治阶级塑造的忠君爱国榜样,也是黎民百姓对“为民做主”的精神寄托,当包公被打上了这样的历史标签,他在世代传颂中被逐渐“神化”,也就很好理解了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