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

本文已影响9.82K人 

移宫案发生于泰昌元年(1620年),与万历朝的梃击案、泰昌朝的红丸案,并称“晚明三大疑案”。接下来本站小编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。

为防止后宫干政,明太祖朱元璋专门将其写入《皇明祖训》,对后宫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,然而明朝历史上却仍然出现了几次后宫干政的危机情况,而其中最为危险的一次,便是明末的移宫案。明光宗驾崩后,李选侍挟持储君朱由校意图临朝称制,幸有杨涟等大臣拼死对抗,才确保了朱由校的顺利即位。

明光宗临终前的好戏,李选侍皇后美梦破碎

朱常洛还是太子时,李选侍便已经入了太子宫,虽说选侍的地位相对较低(倒数第二级,只比淑女高),但李选侍却极为受宠。选侍的地位虽然较低,但李选侍的野心却很大,尤其是在太子妃郭氏、朱由校生母王才人、朱由检生母刘淑女全部早逝的情况下,李选侍一直都在做着皇后美梦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

朱常洛对于李选侍的皇后梦想必是十分清楚的,事实上他也的确对此早有准备。由于太子妃郭氏没有儿子,朱常洛日后的储君必然只能选择长子朱由校,正因如此,当朱由校的生母于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三月去世后,朱常洛便将已经十四岁的朱由校交给了李选侍抚养,此举显然是在为日后晋封李选侍做准备。

万历四十八年(1620年)七月二十一日,明神宗朱翊钧驾崩,八月初一,太子朱常洛正式即位。然而,朱常洛还没来得及对后宫嫔妃予以晋封,便在即位后十余日患病,而且病情迅速恶化。

根据《明史·孙如游传》的记载,同年八月二十三日,一病不起的朱常洛下旨,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,并议定了册封日期。过了三日,朱常洛又催促礼部加紧筹办相关事宜,务必从速办理。

刚刚成为礼部尚书不久的孙如游面对皇帝的催促,回奏表示:皇帝先前下旨追封孝端皇后(即太子妃郭氏)、孝靖皇后(即朱由校生母王才人),如今典礼还没来得及举办,册封贵妃之事应该放在追封皇后典礼后才妥当,朱常洛无奈只得默许。

八月二十九日,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的朱常洛,召见众位大臣商议后事,谁知李选侍却将朱由校推了出来,朱由校受迫之下,只好跪在地上请求晋封李选侍为皇后,直接把朱常洛和众位大臣震惊的说不出话来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 第2张

还是孙如游站了出来,连忙表示,“上欲封选侍为皇贵妃,当即具仪进”,朱常洛表示同意,这才坐实了李选侍的皇贵妃身份。然而,眼看皇后美梦就要成真的李选侍,对这个结果自然极不满意,甚至可以说极为恼怒。

皇帝驾崩李选侍挟持储君,杨涟率群臣强闯乾清宫

万历四十八年(泰昌元年,1620年)八月三十日夜,预感到生命流逝的朱常洛,紧急召见大臣安排后事,然而就在大臣们火急火燎赶往皇宫之时,即位刚满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,已经在“红丸案”中一命呜呼。

等到大臣们赶到皇宫,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,于是大臣们便急忙赶往乾清宫。按照常理,此时应当由这些大臣们去皇帝塌前哭祭一番,然后商议国丧以及新君即位事宜,然而等到大臣们赶到乾清宫时,却被一群太监拦在了门外。

原来,明光宗即位之后,李选侍便和朱由校一起迁到了乾清宫居住,虽然由于明光宗即位时间太短,后宫尚未来得及册封,但由于李选侍一直以来便较为受宠,且明光宗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封其为皇贵妃,因此在皇帝驾崩后,李选侍便联手郑贵妃(明神宗朱翊钧宠妃)和太监李进忠(即魏忠贤),很轻松的控制住了乾清宫。

在李选侍看来,如今皇帝已经驾崩,而自己则掌握了储君朱由校,如此便可迫使大臣同意晋封自己为皇太后,并由自己来临朝称制。

当时,由于大臣们尚未来齐,一时间也搞不清楚宫内发生了什么,直到明光宗朱常洛的心腹、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派人传来消息,众人这才知道了李选侍的阴谋。

眼见情况紧急,兵科右给事中杨涟便与吏部尚书周嘉谟等人商议,认为不能将天下托付在李选侍这样的女人手中,在新君年幼,既无嫡母、又无生母的情况下,应该事急从权,先入宫想办法见到储君,然后将其抢出来另行安顿,确保新君顺利即位才是。

按照《明史·杨涟传》的记载,杨涟的计划得到了礼部尚书周嘉谟、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问达、户部尚书李汝华的同意,而随后赶到的内阁首辅方从哲、内阁大学士刘一燝和韩爌亦表示赞同,而礼部尚书孙如游、兵部尚书黄嘉善、刑部尚书黄克缵、英国公张维贤、吏科都给事中范济世、御史顾慥对此则不置可否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 第3张

定下计策后,杨涟上前大骂拦路的太监,“奴才!皇帝召我等。今已晏驾,若曹不听入,欲何为?”说罢便挥手挡开枪梃,当先向宫内冲去,其他大臣见状,顿时一拥而入。

太监王安配合营救储君,朱由校随后被迁往太子宫

涌入宫内的群臣先是对着朱常洛的尸身哭祭了一番,履行完了哭灵任务后,群臣抬头四处寻觅,却发现皇长子朱由校根本没在皇帝灵前守灵,而一旁侍立的宦官面对群臣询问也不敢作答。

杨涟抬头向四周看去,发现太监王安也在列,便以目光向其询问,王安则同样以目光示意西暖阁。于是,杨涟又转身与大臣们耳语了几句,大家便一齐向西暖阁跪下,要求面见储君,而李选侍拥着朱由校就在西暖阁,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露面。

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,王安走入了西暖阁,对李选侍说皇长子面见众臣后即可送回,李选侍只得点头同意。于是,朱由校便跟着王安走出了西暖阁,而外面的大臣们却早已准备好了辇车,在叩首山呼万岁后,当即便护送着朱由校退出了乾清宫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 第4张

等到群臣拥着朱由校离开,李选侍这才反应过来,连忙命人挡驾,于是李进忠便率领着众宦官追上去拦住轿子,叫嚷道,“拉少主何往?主年少畏人”。

杨涟上前怒斥道,“殿下群臣之主,四海九州莫非臣子,复畏何人?”众宦官被骂的哑口无言,他们虽有李选侍和李进忠撑腰,但眼看大臣们态度强硬,又有大太监王安在旁,无奈之下只得悻悻退去。

群臣先将朱由校接到了文华殿,在正式跪拜之后,最终商定于万历四十八年(泰昌元年,1620年)九月初六举行登基大典。为了确保储君安全,大臣们决定先将其安排到太子宫居住,由太监王安负责派人保护,然后大臣们分头行事,准备登基事宜。

杨涟等人坚持催促移宫,李选侍自知失败只得离开

朱由校被大臣们保护着离开乾清宫,虽然暂时获得了自由之身,可如果想要顺利继承皇位,他还是得回到乾清宫举行登基大典。李选侍对此心知肚明,因此虽然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,但她却“居乾清宫自若”,摆出一副你们还得求我的态度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 第5张

九月初二,大臣们跑去面见李选侍,要求其搬出乾清宫。李选侍则趁机提出,鉴于皇帝目前年幼(实际已经十五岁),凡是大臣们的奏章,都必须先由自己过目,然后再交给朱由校,朝臣们对此自然予以了拒绝。

在初次交锋不欢而散后,御史左光斗直接上疏一封,表示乾清宫不是谁都能住的,你既非嫡母,又非生母,哪来的资格住在乾清宫,而且皇帝已经十六岁了,自有大臣辅佐,又何须你一个女子照顾?况且皇帝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,本就难以抵御诱惑,又岂能托付于女子之手?你这摆明了就是“借抚养之名,行专制之实”,难道要做武则天不成?

左光斗这封奏疏可将李选侍气的不轻,盛怒之下多次派人召见左光斗,结果左光斗表示我是皇帝的大臣,除了皇帝召见谁来也没用。李选侍无奈,只得暂退一步,表示只要封自己为皇太后,自己就搬离乾清宫,让新帝即位,结果再度遭到大臣们的拒绝。

到了初五日,眼看明天就要举办登基大典,而李选侍仍然没有搬离乾清宫的意思,心急如焚的杨涟便又将大臣们聚集在了慈庆宫,要求内阁首辅方从哲带头请太子下诏驱离李选侍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 第6张

方从哲一听,面带苦色的道,“晚几天搬也没关系吧!”

杨涟却争辩道,“如今以皇长子之身住在太子宫自然没关系,可明天皇帝就要即位了,难道还要以天子之身住在太子宫,而迁就一个嫔妃?”

眼见杨涟态度强硬,又有大臣表示,李选侍毕竟是先帝嫔妃,逼的太急是不是有失体统。

杨涟则怒斥道,“诸臣受顾命于先帝,先帝自欲先顾其子”,随后又表示,“能杀我则已,否则,今日不移,死不去”。

朱由校在被大臣们的争吵惊动,搞清楚他们争吵的内容后,便派人让他们离开,杨涟却仍不肯屈服,抗辩道,“选侍阳托保护之名,阴图专擅之实,宫必不可不移”。

眼见杨涟等大臣坚持,朱由校无奈之下只得下旨让李选侍即日移宫。之后,群臣站在乾清宫门外,催促李选侍移宫,王安则持圣旨在宫内驱赶,失去内廷外廷支持的李选侍心知博弈失败,只得仓促带着八公主离开乾清宫,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。

明朝移宫案是怎么回事?李选侍挟持储君意图临朝称制 第7张

九月初六,朱由校正式即位称帝,改年号天启,是为明熹宗。李选侍移宫后数日,哕鸾宫失火,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,后有谣言传出,斥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,朱由校则在杨涟等人支持下,指出“朕令停选侍封号,以慰圣母在天之灵。厚养选侍及皇八妹,以遵皇考之意。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”,“移宫案”至此才算告一段落。

当然,“移宫案”之所以能够名列明末三大疑案,自然有其可疑之处,而最为奇特的便是此案主要参与者后来的遭遇。支持朱由校的东林党人反而遭遇清算,其中内阁方从哲、刘一燝辞官,太监王安被杀,杨涟、左光斗也在五年后因弹劾魏忠贤而惨死狱中,反倒是魏忠贤得到重用,而李选侍也被晋封康妃,甚至一直活到了康熙十三年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